一秒記住.\【\】.手機用戶輸入地址:m.
這裡主要是為了解釋一下昨天的章節里一些讀者提出的問題,要解釋這些問題需要先從一些基礎的知識開始講起,如果有懶得看的也不用讀這裡,因為跟劇(情qing)沒有關係。大筆趣 m.dabiqu.com
·
首先我們先講一下古代的時代劃分,秦朝以前的時代無論多久遠都是統稱為先秦的,即上古時代。
然後我們要搞明白先秦和古代人的區別,也就是弄明白我們現在所說的「文言文」其實按照分類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文言】,另一種是【古白話】。
【文言】是在先秦的「口語」(劃重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古書面語,東漢以前,言文不分,古人記載下來的和他們的口語是一樣的。只有到了晚唐五代,從在漢代開始的口語和書面語的逐漸分離演變才在大眾口語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新的書面語【古白話】。
而【古白話】的代表則是南北朝樂府歌詞,唐代詞曲,佛經故事的變文,宋元話本和明經小說。
——總結一下,就是東漢以前口語和書面語是一樣的,因此覺得姬軒轅應該說白話的同學好好記一下,以後好跟朋友裝((逼bi)bi)。
——至於為什麼姬軒轅能聽懂姬子說的話,先不論本文里作者偷懶所以漢語統治宇宙的問題,反正姬軒轅哪怕聽不懂姬子的話,她也能看懂姬子不願意把(身shēn)體交給她吧?然後姬子反駁了一大頓,姬軒轅也沒有回話,這不是很明顯的……一個老外跟你嘰里呱啦一大堆你完全聽不懂的話你也會由這樣的反應啊……
什麼反應?當然是不知道說啥一臉懵((逼bi)bi)啊。
·
我在姬軒轅的話里借用了《鵩fu鳥賦》,主要原因就是我懶……
當時的時代沒有標點符號,兮字等語氣詞是為了表示斷句,而不是單純的仿(騷sāo)體(看了上文的同學應該也就明白了所謂(騷sāo)體其實就是那個時代人(日ri)常口頭所說的話)。
因此,有些話我選擇抄《鵩鳥賦》而不是別的什麼文言文,就是因為《鵩鳥賦》的結構和詞句和先秦有些類似(而且我懶)。
舉個例子,神農時代的農事祭歌《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還有《吳越(春c混)秋》裡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大家能看出來,當時的文學主要的特徵就是單句極短,兩三個字便是一句話,我先秦文學功底沒有唐以後的功底好,所以才借用《鵩鳥賦》。
順便一說《鵩鳥賦》是漢代的賈誼所作,當時是西漢,文言還沒有分家。
——而至於為什麼姬軒轅會說出《鵩鳥賦》中的話,大家理解為不同時代人的相同共鳴吧(其實就是我懶得寫,反正不影響劇(情qing),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
·
最後一點就是有人提出的「混用典」,抱歉我才疏學淺真的沒聽過這個詞……但是我猜應該是想說我自造典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應該指的是「鼎中芻狗」是否合適的問題吧。
而【芻狗】是先秦祭祀時用的草扎的狗。
然而我上一章里用的【芻狗】這個詞跟《道經》裡的那句話·沒·有·任何關係……芻狗就是普!通!百!姓!用的很正常的祭祀用品,最開始用的是真狗,因為大型牲畜牛羊豬那種他們祭祀不起,只有大型祭祀才會用這種大型牲畜;而到了後來他們發現(日ri)常祭祀總是用真狗他們也祭祀不起,於是改用草扎的狗也就是【芻狗】,祭祀之前大家都對它十分重視連碰都不敢碰,祭祀結束之後就隨手扔在地上無人問津了。
當然上面那一段很多都是廢話,我文章里使用【芻狗】這個詞只是為了表達眾生都是上天的鼎中之物,生死難以由己,要苦苦掙扎與天抗爭的意思。
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是《道經》的原話,意思是天地看待眾生一律平等的意思,這和我的文意沒有什麼聯繫。
別因為看了一兩個典故就把這個詞本來的意思給忘了。
而我寫【鼎中芻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與前面寫的那些話相結合,並且引出後面「濟世於水火」這些話。如果後面突然蹦出一句《道經》中的原話會顯得前後沒有內容上的邏輯關聯,文意不順暢,因為我要表達的根本就跟《道經》中的那句話不是一個意思。
以上是我對我寫的東西的理解,有條間貼里說我寫錯了,不是「天地不仁」而是「天道不仁」……我覺得我寫的是對的,但是我現在不在家手頭沒有《道經》,如果有條件的同學幫我看一下可以不,我記得我當初讀的時候是《道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tuo龠玉e乎?虛而不屈gu,動而俞出。多聞數shuo窮,不若守於中」
我覺得要挑錯可以,先保證自己是對的再說吧。
大家也能看出來,姬軒轅說的那一大段文言裡,開頭那一部分是為了告訴姬子:你死了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從人變成鬼而已不要怕;結尾那部分是說:天地眾生都要苦苦掙扎,你太菜了救不了大家,不如死了把(身shēn)體讓給我我好拯救世界,論拯救世界我可是熟練工。
以上,不知道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支持.\(完*本*神*站*\).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夥伴!找不到書請留言!
讀之閣,讀之閣精彩!
(www.玉ed玉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