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正文卷第一零二七章金杯·白刃李成梁警惕地用眼角的餘光瞥了一眼戚繼光,見他始終沒有什麼動作,臉色終於鬆懈了一些。
李成梁向前走了一步,一臉嚴肅說道:「陛下,臣願意領軍出征。」
在這件事上,李成梁覺得自己領兵還是把握比較大一些,畢竟這個策略本身就是自己提出來的,跟戚繼光沒什麼關係。
如果自己能主持這一次的戰事,必然能再向前一步。三路人馬在一起一起攻打倭國,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大的舉動。這場軍事行動如果讓自己來指揮的話,一定非常過癮。
眼下自己唯一的對手也就是旁邊的戚繼光了。只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他似乎並沒有想要參加爭奪的打算,這讓自己可以鬆一口氣。
李成梁一臉期待的看著皇帝。
朱翊鈞看了一眼李成梁,有些遲疑。
李成梁想去打有沒有問題?
當然沒有問題,讓他去可以,他有這個資格。自己也不會有什麼揣測不想讓他去,自己沒那個想法。
朱翊鈞想想說道:「你回去好好琢磨一下,拿出一個好一點的計劃來。如果合適的話,朕就讓你去。」
聞言,李成梁頓時面帶喜色的大聲說道:「多謝陛下!」
「你們去吧。」朱翊鈞點了點頭,示意兩人可以走了。
兩人一起出了大殿。
李成梁這一路上的笑容就沒有停止過。
旁邊的戚繼光一臉的安定,一點也不羨慕。
李成梁看了一眼戚繼光,有些狐疑的問道:「你怎麼回事?如果在這之前,你肯定跟我搶。現在居然不搶了,你想幹什麼?跟我說說,伱是不是又在打什麼壞主意?」
戚繼光瞥了一眼李成梁,有些無奈的說道:「你這就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哪有什麼陰謀詭計?還壞主意?我是那種人嗎?我戚繼光堂堂正人君子,跟你這種小人為伍簡直就是有損我的名聲!」
「你少來這套!」李成梁一臉警惕的盯著他,沒好氣的說道:「你不要以為你說這樣的話,我就會相信你。」
戚繼光嘆了一口氣說道:「那就和你實話實說,我這一次不去,是因為我娘子要來京城,我要在京城等她。」
「說起來這些年我到處征戰,一直都沒有機會好好陪陪我娘子。這麼多年了我也覺得對不起她,所以這次我不打算走了,要好好在京城的陪陪她。」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比較關鍵,那就是我們這麼多年了也沒一個子嗣。我看看能不能求張天師出手,為我們煉製一顆丹藥。」
戚繼光沒有兒子這件事,李成梁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並不是什麼秘密。因為沒兒子這事,他家裡還鬧出過不少樂子。
李成樑上下打量了一番戚繼光,摸著下巴說道:「找張天師看看,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你肯定是可以的,你確定嫂夫人能行?」
戚繼光的娘子是原配夫人,即便是比他小,也不會小太多。依據戚繼光這個年紀,猜想他媳婦的年紀,這個年紀如果還想生個孩子,那就不是丹藥能解決的了,這恐怕不行。
「關你什麼事?」戚繼光的臉頓時就黑了下來,一甩袖子就走了。
他沒好氣的說道:「你還是想想怎麼把計劃做好吧。如果陛下不滿意的話,你還是去不了。」
李成梁警惕的追上去問道:「你是不是在騙我?」
戚繼光認真的說道:「你放心吧,這一次我絕對不和你搶。我這個人說到做到,不要以小人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
「行吧,你君子我小人。」李成梁點了點頭說道:「只要這次能去,什麼君子小人的我也不在乎。」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吵鬧著出了宮門。
此時的朱翊鈞斜躺在臥榻上,問身邊的陳矩:「他們兩個走了?」
陳矩低著頭說道:「回陛下,已經走了。」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那這件事就這樣,你盯著一點藩王那邊,看看他們什麼時候進京。人齊了就告訴朕一聲。」
「是,陛下。」陳矩連忙躬身答應道。
關於藩王分封這件事,朱翊鈞心裡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如果倭國真的能打下來的話,這件事就變得好辦了一些。該給的封賞要有,該封的封地可以封出去了。
比起分封在全國各地,分封在倭國反而是一件好事。畢竟那是一個島,管理起來相對要簡單不少,也可以解決藩王禍害大明百姓的問題,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京城關於廢奴令的事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抓人抓得那叫一個痛快。
事情在擴散,八卦群眾在盯著。
當國丈府里的一個管事被抓之後,事情瞬間就到了高潮。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皇后的娘家都沒被放過,都直接被抓了。甚至順天府還把國舅爺請過去詢問了一下情況。這一下子就把輿論推上了高地,所有人都在討論這件事。
凡是和倒賣人口這件事有牽扯的人一下子心都慌了,一時之間想什麼辦法的都有,有到處托人走關係的,有想殺人滅口的,還有想著做切割的。
甚至有人乾脆跑到皇宮裡去找皇帝請罪;家裡有人犯了事的直接就抓起來綁上。這跟我們沒關係,都是他自己做的主,直接就給送出去了。
一時之間,京城都熱鬧了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傳出了一個消息:倭國又出事了,那些人毀約了,他們居然敢不尊重大明,可能又要打仗了。
對於這一點,老百姓反而沒什麼感覺。對於京城的百姓來說,這是什麼仗?
打了也就打了,反正跟我沒什麼關係。大明的軍隊過去了,直接就打贏了。擔心?哪還有什麼擔心?
與其關注這個,還不如關注一下藩王進京。聽說朝廷要對藩王有新的安置,甚至不知道哪個搞出來一個傳言,說皇帝要把藩王廢掉。
還有人乾脆編出了段子,什麼「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也不知道是哪來的,還傳得有模有樣。